[湖北教育网讯]在荆楚文化的浸润下,一大批有志青年正以其扎实的学识、开阔的视野与深厚的乡土情怀,在各领域中崭露头角。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24级学生曾仁顺,正是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优秀代表之一。他不仅在学业科研中精益求精,更在学生工作、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展现了新时代湖北学子的蓬勃朝气与责任担当。
	
勤勉治学,夯实专业根基
作为一名生物技术专业的学子,曾仁顺始终坚持以学业为本,以创新为魂。他在年级位居前列,并在多个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获“科创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赛一等奖、国际学生数学挑战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技能挑战赛特等奖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展现出优秀的综合素质与跨界学习能力。
立足本土,投身湖北公益实践
身为中南民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活动企划部负责人,曾仁顺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与策划能力,参与并推动了多项具有影响力的本地志愿服务项目。他曾参与策划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展,统筹推进“爱孩子的书”“起点育人”“高原书屋”等项目落地,并于2024年寒假负责组织湖北省教育厅爱心托管志愿服务,面向40余名中小学生开设传统文化体验课程,课程参与率达98%。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洪山区荆楚益残、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成晨曦创新公益发展中心的助残帮扶活动,身体力行地传递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截至当前,他已在湖北省内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12次,服务时长达到331小时,覆盖武汉市30余个社区及多所学校、福利机构,获评湖北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扎根实践,弘扬湖北文化基因
在寒暑假期,曾仁顺从未停止对社会实践的探索。2024年寒假,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武汉黎黄陂路红色遗址调研,借助短视频、推文等形式系统推广红色文化资源,获学院社会实践成果三等奖。同期,他也参与到“爱在同城”非遗传承项目中,赴湖北恩施开展“西兰卡普”织锦的数字建模工作,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完成12组传统纹样的数字化复原,为推动湖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贡献力量。
勇于开拓,争当湖北“双创”先锋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下,曾仁顺积极投身创新创业赛事。他所参与的“科技助力自闭症儿童成长”项目成功获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省级立项,并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省级银奖。与此同时,他还完成了武汉总工会AI系列课程学习,取得了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无人机驾驶员等多个职业技能证书,展示了湖北青年紧跟前沿、敢于突破的精神风貌。
全面发展,涵养青年高尚情操
除专注学业与社会服务之外,曾仁顺也十分重视文体素养的提升。他曾在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书画展中获书法类三等奖,摄影作品《夕阳·武汉长江大桥》获“鸟巢杯”全国二等奖,在全国跳绳挑战赛中斩获三项全国三等奖。他始终相信,“唯有德才兼备、身心俱健,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不负青山,不负青春
生于江西,求学湖北,曾仁顺用一次次实践回应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也在身体力行中塑造着一个有理想、有能力、有温度的荆楚青年形象。正如他所说:“脚踏实地,也不忘仰望星空。愿以萤火之辉,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曾仁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