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唐洪波、满华)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能力。所谓生活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检测他们的生活能力,401班的老师们带领同学们举行了“剥笋”大赛。让我们一起跟随镜头来见证孩子们成长的精彩瞬间吧!
比赛开始前,同学们认真聆听着老师讲解比赛规则,心中充满着喜悦与渴望。同学们跃跃欲试,激情满满。“预备——,开始!”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热火朝天。同学们争分夺秒,熟练地剥起笋来。一时间,赛场上“硝烟四起”。同学们个个眼疾手快,异常专注!
看到同学们笑容满面,老师们也发自内心地替他们开心和骄傲!生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获得的,坚持让我们的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能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还能让他们从劳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老师创造机会,让同学们能主动、友好地与他人协作,体验分享、互助、合作的快乐。同学们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同学们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肯定他人,并且获得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经验的能力。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会带给人即时的感受,而普通课堂教育只能给人传授间接的理念。老师们将炒菜这项生活技能搬进课堂,亲身示范,即使不用任何说教,鲜活的生活场景也一定会让同学们终生难忘,终生受益!同学们亲手剥的笋变成了中餐的加菜,更确切地说来,也许不单单算是加的一道菜,更是短暂童年的一次宝贵的生活体验,跟好不好吃没有关系,因为这种体验本身带来的快乐已经大大超越了味蕾的满足感!开不开心,同学们知道!好不好吃,看锅就知道!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次历练,一次成长,家长们感动于老师们的付出和孩子们的进步,积极发言总结。相信良好的家校互动,会让孩子们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他们也会因此受益终身。此次活动,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展现了他们的生活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激发了他们自我服务的意识。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将继续结合日常生活,不断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让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动手操作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将来的他们,一定会为自己感到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