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学堂”的教育梦一步步落地
电子科技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附属实验小学,不仅是世界网球冠军晏紫的母校,更是众多人才的摇篮。“新学堂”的办学思路就是在这里诞生的。他的就是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康永邦校长,芳华三十载,青丝染霜雪,山里娃成了名校长。康永邦在这里不断实现着自己的教育梦想。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校长康永邦说:“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是教育的最高理想,也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教育梦。现实却把教育扭曲成一个为应试为功利的狭窄通道。这是一种残缺的教育,扭曲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如何让教育梦落地,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一节课虽有局限,但我愿意大胆尝试,把促进人的成长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康永邦带领学校积极开展走班制改革、阳光大课间改革、家长资格证改革和师生人人当干部等“十三项改革”,将学生是否“看得远、长得高、立得稳、跑得快、坐得住、想得通、处得好”等“七得”指标纳入对教师和班集体考核,把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质量。他主张教师的发展在课堂上,学生的成长在活动中;健康在于运动,情商在于活动,成长课堂的基本策略是动起来,体动、脑动、手动、心动、互动相结合,关键是要体动。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交往素养、学习素养,从而达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我花了半年时间,和班子沟通,和老师讨论,和家长交流,征求专家意见,最终达成共识,我们的改革就是要解决基础教育三大顽疾,即儿童体质较差、情商较低、思维能力较弱。这三大问题就好比金字塔,体质是塔基,情商是塔腰,思维能力是塔尖,塔基、塔腰、塔尖任何一部分出问题,这个人都不可能成长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问题倒逼改革,让每个孩子‘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就成为我们努力的目标。”康永邦说,自己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让一批批成华教育人的教育梦一步步落地。
“这样弱不禁风的孩子,学习能力何来?持续发展何凭?能靠他们撑起民族的脊梁吗?”当在开学典礼上看到那20几个孩子体力不支时,康永邦就向全体行政提出:要拯救孩子的健康,必须从具有导向作用的评价机制入手,将其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而且要把儿童健康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
于是,“第一标准”的改革开始了:将学生是否“长得高、立得稳、跑得快、坐得住、看得远、想得通、处得好”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的第一项;成立师生体质健康工作室,负责对全校师生体质情况实时监控;全员喝开水、全员吃水果;学生人手一只乒乓球拍,一根跳绳,四个校区73亩地里的墙角下、大树下、花坛旁,到处都精巧有序地安放着乒乓球台,现今已达419张。
在改过程革中,不同观点碰撞得火花四溅:赞成的、抨击的、质疑的、担心的,有些家长认为运动时间长了,耽误孩子学习,夏天怕孩子晒黑了,冬天怕孩子吹病了,运动强度稍大又怕孩子累了,康永邦坚持着,这份坚持也换来了这样一份数据:以2017年毕业班学生为例,全校十个毕业班学生平均身高155.12cm,其中最高的班平均身高达到157.22厘米。全校小眼镜、小胖墩学生很少。
人人都做班干部 为同学尽力发光
几年前,电子科大附小的一项措施引发了全城热议:学校近3000个学生,人人都是班干部。方案一出,有人马上批评电子科大附小,这不是从小给孩子灌输‘官本位’思想吗?康永邦回应道:“这是一种误读。”正如顾明远教授所说,“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电子科大附小的初衷是,通过这项制度不让少数几个老师偏爱的孩子操纵班级事务,而是让所有的孩子都享有公平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力,学生自己制定规则,必须承诺自觉遵守,通过民主程序投票选举班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权力意识、公正意识、民主意识、自治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感等,而这些都是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素养。
“我的理想是,通过改革把班干部制度变成一种育人的机制。”康永邦对有疑问的人解释说,在电子科大附小,与其说人人都是小干部,不如说人人都是小自愿者、小义工、小服务员、小公民更为恰切。
为了让制度设想落地,电子科大附小的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梳理出班级内外的事务管理岗位,如图书管理员、讲台管理员、节能管理员、清洁管理员、绿化管理员、礼仪管理员等几十个细分岗位,再将岗位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专任组长,第二类为事务组长。这两类主要由个人自荐,举手表决,每周轮换一次。第三类为竞聘岗位,主要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委员、学习委员等,采用任期制、选举制、淘汰制。需要通过竞选演讲,无记名投票等程序,才能当选。任期内不负责任者,可全班投票罢免。
如今,走进电子科大附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岗位,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学校、为同学尽一份力,发一分光。
学校的发展,教师是关键。康永邦说:“这几年来,我们把教师团队建设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就是要建设前所未有的电子科大附小。”
康永邦介绍,学校在打造优秀教师团队的探索中,摸索出五条路径,即目标引路、培训上路、研究探路、管理指路、模范开路。以“目标引路“为例,“我们学校培养优秀教师团队的目标,就是要让老师成为有思想、有方法、有幸福感的人,这也是作为学校来讲最底线的目标。”
有了目标引路之后,就是要让老师们“培训上路“,“培训上路包括专家培训、平行培训、自我培训和外出培训。学校每周星期一下午四点十分到五点半这个固定时间里,都会陆续邀请专家来校作指导。同时老师们也以年级共同体和教研组为单位,构建团队,相互学习”,康校长说,在通往实现“教育梦“的路上。
第三点就是要研究探路,“学校要研究国家课题,每个老师也都有自己的小专题研究,通过研究去探索实现梦想的路子。
然而,老师到底在没在路上,这就需要考核,所以第四点要做到管理评价跟进,保证每位老师都保持在成长路上,没有一位中途散场。管理起到带路、指路的作用,确保每一位老师不仅认清道路,还不掉队。”康永邦表示,这也就需要先进的人来开路,开辟一条路,创造一条路。
对此学校加强了人才引进,让大批骨干教师和外引人才共同领带“兄弟伙”一直往前走,同时吸引更多的人上路,走上不同的路,走上风景这边独好的路,走上最幸福、最有梦想的路。这就是模范开路。
近些年来,电子科大附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康校长说:“老师好了,学校就好了;学校好了,学生就好了;学生好了,社会就好了。一句话,教师努力工作,就是在尽力做善事。所以,附小的老师们必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从课程改革开始 让改革走向纵深
康永邦说“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程上。”电子科大附小的课程表分为基础性、选择性、综合性3大类17个系列上100种课程!
电子科大附小以扎实的课程改革和丰富的综合性活动课程享誉业内外。然而,康永邦并不止步。改革愈深入,他的思考越尖锐:“关注共性的基础课程和关注个性的选择性课程如何协调?”“一个教师面对45个孩子,在有限的40分钟内,怎样因材施教、怎样实施个性化教学?”
在康永邦的带领下,电子科大附小的改革走向纵深。
个性化课表与走班制教学——附小将自主开发的36门特色课程组成“学生素质课超市”。上午为“定班”教学,以国家基础课程为主,下午为“走班”教学,以学生从“超市”选择的特色课程为准。以四年级为例,上午6个班,下午变成62个班;课程由原来的8门变成了36门;同班同学由原来的50多人变成300多人。每个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课,都有一张个性化课表。
“电子科大附小这个改革很好,开创了成都小学教育课程和班级教育模式改革的先河,实现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是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的一个积极变革。”一位专家如此评价。
改革不断走向纵深——“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终要落实到课程上。”继走班制改革后,康永邦拉开了“新学堂”改革的又一帷幕——构建成长课堂!随着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康永邦的带领下,电子科大附小的十三项改革不断走向纵深:师生人人当干部、师生养生保健、以学生人人有奖状为突破口的评价改革、一年级、六年级和二至五年级分校区办学、学生座位轮换、教师2—4年轮岗走班……
电子科大附小以扎实的课程改革和丰富的综合性活动课程享誉业内外。然而,康永邦并不止步。他认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附小,唯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把这样一所小学校变成更大气、有大为的大学校。康永邦说,大气体现在格局上,它不唯分数,更关注生命成长;不只关注学生成长,也关注教师、家长成长。大为,就是不仅要把本校建设成与世界双一流大学相称的小学,还要为更多的学校探索素质教育提供实践范例,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望远处的目标,走脚下的路——电子科大附小明白,进入课堂这个核心区域后,需要直面现实,需要为众多细微的问题求解,走好脚下的路,才能最终实现“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梦想。
为此,电子科大附小的教师们寻找出课改中众多细微的问题,如学习行为的多种动机、学困生的转化、惯性思维的克服、整体性与复杂性、教材的学习与超越……再分学科、分专题、分小组逐一破解,并将典型案例、教学反思、教研论文以学报的形式汇集成册,形成经典的校本解决方案。
教育理想——办一所“新学堂”
在新华文轩等各大书店里,在很多教育同仁办公室的书架上,有一本康永邦写的书《学校也可以这样办》。这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隶属于大夏书系•学校领导力系列。这本书的扉页上是写有电子科大附小的教育理想——“新学堂”。
最近十年,“新学堂”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全国首届百强特色学校” “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教学示范校”“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先进集体”“首届成都最美校园”等荣誉称号。
“新学堂”孕育着一个灿烂的教育梦想,为每个拥有梦想的孩子创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让一个个蓬勃的生命在电子科大附小的沃土上 悄然绽放。
改革之路是艰辛的,教育改革者肩负着使命,怀揣着梦想,要开拓一条新路,更需要一种胸怀,一种胆略,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和一种虔诚的教育信念。
这里的孩子特别好动,因为他们的学校是目前世界上单校拥有乒乓球台最多的学校,当上千个孩子同时在300张乒乓球台上挥拍搏击,当3000多个孩子同时在操场上龙腾虎跃,你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活力四射,什么是汹涌澎湃的生命激情。
这里的孩子特别喜静,图书馆里静静地阅读,上课时静静地听讲,静静地思考,做练习时紧张、从容、安静的场面……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极强的自控能力会令你惊叹不已!
这里是老师们的精神家园,理想职场和美好的人生舞台。他们不断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哲学中吸取营养,不断地从实践中磨砺提升,又不断地在教育行为中展示着,创造着;他们用宽厚、仁爱的心灵热情、平等地呵护每一粒智慧的种子,为她们提供适合成长的养料、水分和阳光,真诚地期盼他们枝繁叶茂,为大地添一抹绿荫,为社会成就栋梁;同时,自己也收获着成功的愉悦,使命的高尚。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走进新时代的附小人定将承载着昨日的精彩与辉煌,满怀着今朝的信念与壮志,坚定地追寻着明天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