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学校是生长起来的,这块泥土就是学校所处的环境,途经的历史,造就的文化。作为校长,有责任让一所学校生长得更科学、更迅速、更阳光。
无论是北京城里,拥有着深厚办学底蕴和完整规划建设的学校,还是上海城里精致小巧寸土寸金的学校,无论是国际范,还是邻家小妹气质的学校,尤其是那些大山里的农村学校,校长都在思考实践,陪伴着学校的生长。为了生长,每一所全心投入为着发展探索实践的学校都值得尊重。
客观说,学校的生长是现实的,因为要受到环境地域、硬件水平、师资起点的制约。但客观的现实是构建校长主观的对学校全面认知的支撑,校长心中理想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办学过程中既要客观分析,更要把握发展优劣和契机,激发教师认同感,用团队的力量走出一条学校独有的发展之路。
校长要了解学校
每一名校长都是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我也不例外,学校就是校长的课堂。工作二十七年,做校长七年,基本可以把自己的成长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课堂面对学生,目标是促进学生成长。第二个阶段的课堂面对教师,目标是促进教师成长。第三个阶段的课堂是学校,目标是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是校长的课堂,教室从一个班级变成一所学校,人数从一班的学生到几百名教师。作为教师要关注的班级历史和起点、科任教师情况、学生来源和需求、家庭教育水平现状等等,在学校管理中都要认真思考。
弄清一所学校的历史起点和文化,了解教师专业需求和发展方向,懂得学生需求和儿童心理,感受家庭教育需求,还要充分把握学校周围的办学资源,包括和兄弟学校的交流融洽程度。这些都是办学过程中,校长要梳理并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内容。
洛阳市实验小学1954年建校,当时叫西工二小,位于凯旋东路62号(即现在的凯东校区所在地),后更名洛阳市实验小学,1985年被市政府命名为“洛阳市窗口学校”。
当时,学校周围有几个大的社区,对面是市委家属院,西边是政府家属院,还有南新街一个城中村,以及辖区内小社区的居民,都是服务范围。九十年代洛阳向南扩大发展城市,修建九都路,1992年才有了洛浦校区。
我就是那一年八月份参加工作的,开学一个多月后,十月中旬,我们带领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浩浩荡荡走过玻璃厂岗楼,进驻位于九都路北侧的洛浦路上的校区,当时叫做洛浦路小学。迄今我还记得那天学生路过岗楼,交警指挥车辆给孩子们让行,孩子们集体给交警和路人行礼的情形。
(我和自己的第一届学生)
2004年建成并交付使用的洛阳市实验小学通济校区,同样也是随着洛南新区的大开发进入社区服务的。由于当时周围住宅区入住率很低的问题,新落成的校区暂由高中教学使用。时隔三年之后,2007年正式招生,三年之内完成了学生数量从170人到1700人的跃进,超出24个班级的招生计划,达到27个教学班级。
学校的发展史就是一所城市发展史,学校的发展也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学校始终跟随市委和教育局党组的发展规划和节奏阔步前进。如今学校的三个校区加上一个瀍河恒大托管校同样是落实党组决议形成的局面。学校人人懂得办学的政治性、前瞻性和规范性。
课程标准的扉页里,赫然写着“人的全面发展”,这即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也是值得我们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人生理想目标,立志把学校办成一所全面发展人的学校。做最好的自己是教师发展目标,培养明道理,善学习,会合作,懂生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学生培养目标。
校长要了解教师
校长的课堂里,关注育人的人——教师的发展永远是学校生长的主旋律。每位教师都是不一样的,每位教师都是不能够替代的,他们都需要有存在感,被尊重,被理解,被呵护。
在校长眼里,教师是第一位的,没有教师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是一所学校核心力量,“一所名校,不在大楼,而是在大师”,这一点西南联大做出了很好的说明解释。
这里的每一名教师都是我工作几十年的老同事,我了解他们,也担心自己会因个人的角度而片面,我们用教师培训的人次和频次,以及各校区各学科分布的覆盖面做数字统计,做教师问卷调查,来分析发现问题。
教师成长愿景和发展瓶颈的问题,促使我们在更加全面了解教师的基础上,拿出更准确的方案。“读书论坛”、“教师讲堂”、“素养大赛”成为学校教师发展的三驾马车,驰骋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践行着“把我们的行动拿出来研究,把我们的研究拿出来行动”的座右铭。从“三格”培养到“2-5-8-10”教师成长模式的研究,教师的信念更坚定,行动更主动,研究更积极。
在行动里印证,在质疑中思考,标准不是制定出来的,而是在执行力中养成的。
教师成长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还有一点就是专业交往。这样的交往犹如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交相辉映。与名师交朋友,与教育专家对话,与教育媒体人交流,形成对事物和人物立体的真实了解,要比书本上读来的理论更有温度。
校长要了解孩子
小学六年,人生的重要阶段,孩子们身心迅速成长,在这个极为重要的生命成长关键期里,学校将陪伴他们迈出这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步,校长思考的应该是,这一步走的稳不稳,而不是快不快。
在这个时期,道德和三观建立是生命底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老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和用心,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读书信念,激发学习动机,使孩子有能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在这个时期,保持孩子对生活的未知好奇远比你告诉孩子答案智慧。保持好奇心的孩子,会对学习乃至生活终身有兴趣。我们不要少年老成,我们要孩子即使到老,也要有一颗好奇心。有了这些,孩子才能够对读书有兴趣有动力,才是孩子学习之本。
在这个时期,身体健康比学习成绩重要。孩子将经历身体发育成长的快速阶段,需要充足睡眠,合理锻炼,养成运动好习惯。让孩子的肺活量大一些,心脏功能强大一些,肌肉组群有力一些,个子能长高一些,跑跳能力强一些……这些远比成绩重要得多。如果过早地为了成绩而令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发展体能的机会,得不偿失。
在这个时期,劳动实践和书本上的知识同等重要。多带孩子接触自然,体验、了解社会,然后再回到教室里,对照书本去感受,完整的体验过程告诉孩子们,学习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让学习回归本来的样子,让学校有自己本来的模样。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事情更重要。这些看似和小升初无关,和中考无关,和高考无关,但是却和人的成长息息相关。让我们都静心关注,精心呵护,切莫在“拔节孕穗期”就“拔苗助长”、“催花挂果”。
校长要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很关键,因为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自己。不懂得自己的优势,就不懂得有效施策,不懂得自己的劣势,就不懂得弥补和学习。
我是洛阳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现在这所学校已经不复存在,收编归属洛阳理工学院。起始学历是我的软肋,只有用读书学习、倾听写作、理性思考来弥补自己不足。一路走来,进修专科,本科,研究生,竟然读到了北师大的访问学者,跟着导师一起做研究,跟随导师一路成长。
对自己认识的越清晰越全面越客观,才越有能力定位自己,规划学校发展,把握实际,创造学校未来和寻找未知自己。
回头看走过的学习之路,正是自己的办学历程。我的导师,导师的朋友们,朋友的朋友们,都带着全国各地的名师大家走进这所学校,给这所学校提建议找问题,总能够给我许多新的启发。
2013年春天,上海的顾泠沅先生走进学校听课看课。2014年春天,北师大顾明远先生走进学校座谈讲学,并给学校一口气提下四幅字。“在体验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深深镌刻在校门口的景观石上,像一位屹立不倒的守护者,时刻提醒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体验,“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三句话直击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鼓舞着师生前行。
学校的生长是自然的,自然到只要你给了足够的阳光、水分、土壤,就不必担心她的生长,你只需要静静地等候。
学校的生长是真实的,真实到每一个故事都满含泪水和欢笑,真实到你的心底,让身处其中的人们陶醉,找到归属。
学校的成长是浪漫的,旅途中的人时而奔跑,时而驻足,时而漫步。校长有时候要跑在最前面,有时候要行在队伍中央,有时候又要“飞”上天,跳出问题看本质,俯瞰行进中的队伍,观察品味,细细咀嚼。
学校的生长是校长成长、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的印记,犹如数轴线上记录的n个点,汇集了一条向前延伸的线,无限生长。
学校的生长是管理的生长,是制度的创新,是课程的构建,是课堂的实践,是年轮,是岁月。
我始终坚信,校长是实践者,不是理论家,学校文化是行动出来的,不是臆造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不是评论出来的,是在原有起点上规范与整合出来的,是在勇敢往前走的每一步里开拓出来的。
学校的生长成为印记,印在学生的心里,教师的行动里,校长的梦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