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通讯员 李紫薇、王煜珲)宗祠作为承载着家族文化、追念先人精神的重要场所,在家风传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家风内涵,传承和弘扬家风文化,2019年9月15日,湖北大学“寻迹”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加强家风的建设”的号召,前往位于湖北红安的吴氏祠,开展为期一天的“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
初见——古楼古色古香
吴氏祠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鄂东第一祠”。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刘醒龙十分肯定吴氏祠在鄂东地区的地位,他说:“吴氏祠的庄重、古朴、典雅沿袭了浓重的鄂东地方风格,它的文化内涵不逊于周庄……”。调研小队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因为其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更因为祠堂内部极具价值的“黄孝帮”派的木雕艺术作品(如图1,2)。在古色古香,宏伟精致的古祠堂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位于吴氏祠祠堂第一重“观乐楼”的戏台梁架上长的约9米,宽约50厘米,厚约40厘米的《武汉三镇》浮雕了。它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景象,并结合了中西方的雕刻手法,立体地再现了光绪初年武汉三镇景象,华中科技大学的谭刚毅副教授评价“它清晰地反映出晚清武汉沿江的布局与建筑形式,其历史价值也完全超脱了传统木雕所常使用的题材内容。”吴氏祠气势恢宏的建筑风格和精致多彩的木雕工艺,值得更多的人观摩和学习。
细观——家风家训家族情
吴氏家族有400多年的历史,浓厚的家族氛围和家风情怀深深的感染了寻迹而来的实践小队。吴氏祠经历了两次火灾后的重修,在吴氏族人锲而不舍的精神却让它饱受风雨却仍然屹立,展现出吴氏家族“人定胜天”精神品质。与吴氏古祠同时保留下来的还有吴氏的家训(如图),家训训导吴氏后人“睦族、力田、勤学”,即“和睦族人,乐于耕作,虚心学习”,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古今通用的美德。除了家训外,吴氏族人也继承了吴氏禁律(如图)。湖北大学寻迹队通过
采访村民发现,吴氏族人严格遵循家法,只要违反了八条禁律就要到宗祠接受惩罚。学习吴氏宗祠的家风家训家法正是我们响应习近平“加强家风建设”号召,细感家风文化的重要祠堂途径。
再见——寻迹之旅仍在继续
在红安吴氏祠的实践过程中寻迹队感触良多,不仅仅体会到实践研究的艰辛,感叹于吴氏祠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更是担忧其未来的发展和保护问题。通过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其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交通方式阻碍了其旅游业的发展;第二是破旧的基础设施和不规范的消防设施让吴氏祠饱受风霜;其三是吴氏后人的非专业管理和维护让吴氏祠木雕破损严重。国家对于古祠堂保护支持有限,如何让吴氏祠自治信息化发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最佳途径。寻迹队由此出发,结合各个专业的技术,为吴氏祠设计了一系列的文化创品,并正在为其搭建全景网站,想要为吴氏祠的保护和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文化创品包括雨伞、手机壳、花盆、抱枕和帆布鞋等,每一个设计的花纹都来自吴氏祠木雕艺术,有着其独特的寓意和背后的故事,例如,福字系列设计(如图)。这福字图案主要源自吴氏祠中经典的“福”字图案。与其他地方的“福”字不同,吴氏祠的“福”字是由蛇够成的。蛇是十二生肖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寓意着长寿富贵、聪慧灵巧。吴氏祠作为宗社祠堂,选用蛇作为纹饰是借其长寿、富贵的吉祥寓意,希望吴氏子孙可以健康长寿。同时,选用蛇也借其是聪慧、灵巧的象征,表达了吴氏先祖希望后世子孙能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灵活变通的美好期望。而将“福”字作为耳饰和抱枕的主要元素,则是取“听见幸福”、“拥抱幸福”的美好寓意,创作者希望戴上这对耳饰的人每时每刻都可以听见幸福的声音,拥有美好的生活。
虽然这个吴氏祠计划还在完善中,但寻迹小队将继续为这个项目而努力。我们相信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关注以吴氏祠为代表的农村古祠堂建筑的发展,了解家风家训的历史内涵。